查看原文
其他

心怀寰宇拓天疆,矢志不渝志兴邦 | 张育林将军报告会成功举办

学习党史的 控小制 2022-05-14

6月3日晚,细雨洗去初夏燥热,为校园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而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剧场,张育林将军正在为同学们讲述一个有关星辰大海的故事。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凝望着在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鹰、凝望着深邃无垠的茫茫太空,写下了嫦娥奔月,画成了敦煌“飞天”,表达着对星辰朴素的向往。随着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杨利伟在飞船座舱中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一朝成真!但广大中国航天人从未满足于此,他们对浩瀚太空的探索和向往步履不停,随着探月计划、火星探测计划的稳步实施,中国正在将千年前的神话一步步变成现实。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这离不开广大航天工作者的拼搏奉献,是他们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将军报告



本次报告会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育林将军作为主讲人,作了题为《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奋斗与辉煌》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邵之江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张将军以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起点,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话语中满满的都是对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与自信。

张将军重点介绍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描绘了中国航天人一步步把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世界前列的奋斗过程,生动展现了载人航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涵。



最后,张将军展望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强调了天宫空间站在未来将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代表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为人类走出地球的伟大征程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张将军这样说道,“征程路漫漫,我们将奋力前行!”


提问交流


报告结束之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张将军精彩的回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张将军指出我们现在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航天事业,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然位居世界前列,这是自建国以来一代代航天人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奏响中国声音,到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上演“太空之吻”,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们,通过筚路蓝缕的探索,自强不息的努力,开拓进取的钻研,实打实地谱写了探索星辰大海的现实主义壮丽诗篇。


心怀寰宇


张育林校友1988年在浙大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将自己的学识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无数浙大人像张将军一样身体力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光电学院徐之海教授团队航空镜头让“胖五”长出眼睛,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带领的团队攻关宇航员骨质疏松问题,航空航天学院的皮卫星成功“上天”……一代代浙大人传颂着载人航天精神,“挑重担子”“啃硬骨头”,以奋斗不息作为浙大人的底色,把攻坚克难当作不改的初心。

报告会之前,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为张育林将军颁发浙江大学国防教育特聘导师聘书。从大学校园走向科研试验一线,张将军践行使命担当,为航天事业奉献青春;从一线又回到大学校园,张将军坚守育人初心,积极推动培养国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未来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提升国防实力、建设航天强国储备力量。邬书记对张将军回到浙大为同学们做报告表示感谢,希望浙大能有更多同学献身国防军工事业,到祖国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新时代的浙大人必将守正创新、开物前民,以求是精神助力一流事业;铭记历史、奋发有为,将这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志存高远,勇立潮头,将个人发展与民族未来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生命中,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感悟心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许超

张育林将军分享了中华飞天梦想、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奋斗与辉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将军娓娓道来,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我们听得是心潮澎湃,对航天人打心眼里敬佩!张将军是控制学院杰出校友,报告也深深感染了控制学院的师生,我相信浙大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事业。让我们紧跟前人步伐,心怀祖国、智指天穹、浙里启航,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去书写航天强国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生 胡凯

听了张育林将军的报告会后,我更深入了解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报告中有两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坐得住冷板凳。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的研制始于“921工程”,直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首位航天员送上太空,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航天员、装备制造工程师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成果。

二是兼顾大局,实事求是。当面对美国航天飞机技术如火如荼发展,选择火箭技术作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不能盲目的追求技术创新性,无视当前发展阶段、技术阶段,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选择适合我们的技术路线。


能源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刘永楠

张育林将军的报告会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认为收获最大的,是来自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关于液体火箭的总体研究思路的权威答复,很大程度上张将军指明了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师在面对研究路线选择问题上的处理思路。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同黑暗中为我点亮了一盏灯,在雾蒙蒙当中,我看见了脚下的路。张将军也给予了我勉励。他是一个耐心的人、一个关爱后辈的人,愿意为一个非航天专业的本科生花时间解释技术问题,做科学科普,也愿意给予自己热忱的期望。我真切地期望张将军身体健康、继续为党和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地朝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不断奋进!


文:丁律衡、刘小奇

图:笔锋图文

排版:项子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